加里宁格勒,位于波罗的海边上,面积大概1.5万平方公里,是俄罗斯的一个飞地,现在变成了国际军事角逐的核心。
到了2025年6月,北约的“波罗的海护盾2025”演习首次公开把它列为攻击目标,多个国家的特种部队在波兰和立陶宛边界进行实兵演练,模拟“切断走廊”的作战情景。
俄国防部迅速下达命令,要求12万导弹部队全部进入最高战备状态,部分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已完成实弹装载准备。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少见地说:“任何对加里宁格勒的袭击,都被当作对俄罗斯本土的挑衅。”这场紧张对峙,距离俄罗斯曾是G8成员的辉煌时期,也就过去十来年左右。
从热切拥抱到冷酷拒绝
上世纪九十年代头几几年,刚经历苏联散伙的俄罗斯,曾满怀激情地期待着融入西方世界。
1991年12月,首任总统叶利钦首次提出要加入北约,之后在1992到1993年期间,他多次强调这是俄罗斯“长远追求的政治目标”。
他满怀信心地预测:“我们不排除,在某个时刻,俄罗斯自己也许会加入这个联盟。”
克林顿政府当时挺积极地回应,1992年一月就邀请俄罗斯加入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4年又把它纳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到了1997年,还跟美国一起成立了联合常设理事会。
那年,俄罗斯正式受邀加入G8集团——八国联军中的七国和俄罗斯一同参加,叶利钦神采飞扬,感觉好像已经触碰到了西方核心圈的门槛。
普京在刚开始执政时,延续了这套策略。2001年“9·11”事件一发生,他立刻给小布什打电话表示关心,还在国内组织了默哀活动。
在2002年、2004年和2008年,普京都曾公开表达过加入北约的意愿,他坚信“俄罗斯加入北约能够提升欧洲的稳定性,有助于推动多极化的世界秩序。”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挺热络,但那掩盖不住底下的矛盾,北约一直没停下来东扩的脚步,1999年就把波兰、匈牙利和捷克都收了进来;到2002年布拉格峰会时,又宣布要吸收波罗的海三国等七个国家。
俄军对北约不断逼近到俄罗斯门口表示了强烈不满:“从波罗的海国家到俄罗斯的中心地区,装甲车一夜之间就能来到,巡航导弹只需几分钟就到。”
2014年3月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这一下子成了个分水岭——到4月1日,北约就宣布暂停和俄罗斯的正常合作了,到了6月4日,俄罗斯正式被踢出G8集团。二十多年的努力融入,结果到头来都泡汤了。
为何西方永不接纳俄罗斯?
俄罗斯一共提交了四次加入北约的请求,可都没成功,原因主要还是那深藏不露的地缘政治博弈啊。
因为过去的恩怨和价值观上的差异,欧洲一直把俄罗斯看作“东边的野蛮人”以及“文明的洼地”,它那扩张的老毛病也让邻国心里忐忑不安。
就算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还是不断在车臣、格鲁吉亚等地发动军事行动,跟北约倡导的“和平解决争端”原则完全不搭调。
北约对新成员的加入设有体系性排斥机制,规定必须经过“现有成员国的一致同意”。波兰等东欧国家对此反应很强烈,不希望俄罗斯加入。德法这两个陆权国家,把俄罗斯当作陆地势力的竞争对手,而英美则担心俄欧联合会威胁到他们的海权优势。
兰德公司报告提到,俄罗斯的广袤领土和丰富资源一旦纳入西方体系,可能会打破北约内部原有的权力格局,引发一系列变化。
更让人担心的是,俄罗斯或许会变成亚欧大陆上抵抗英美海权的核心力量——这可真是北约最怕遇到的大战场噩梦啊。
普京曾经天真地觉得,意识形态才是东西方对立的根源,可现实残酷得让他顿觉醒悟:“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对俄的战略利益仍然不放在眼里,反而表现出对地缘政治优势那种贪得无厌的心态。”
20世纪90年代,北约承诺不东扩的谎话被揭穿得彻底,俄方外交人士痛斥说:“西方看起来合作得挺融洽,可实际上却用‘和平伙伴计划’之类的协议给俄罗斯画饼,骗得团团转。”
核威慑与经济反制的双刃剑
当外交再也无济于事的时候,普京干脆在乌克兰做出了大胆的选择,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也被看作是检验俄罗斯整体战略水平的一大试金石。
核威慑到底奏效了吗?也有风险在里面。行动之前,普京直接宣布战略核力量进入了特殊战备状态,还挺明白地警告北约别插手。
面对俄罗斯那6,000枚核弹头的威慑力,拜登也直言不讳:“美国不能贸然出兵,否则可能引发世界大战。”
到2025年,俄罗斯会把战术核武器放到白俄罗斯,普京还说“核战备水平高达94%”,一旦加里宁格勒受到攻击,就会立刻启动核反击。
在面对西方的金融制裁时,俄罗斯迅速亮出“卢布结算令”,发动了一场经济上的反制“突围战”,要求那些不太友善的国家购买能源是必须用卢布支付。
这一招让卢布的汇率逆势上涨,甚至涨出了战前的水平,同时也推快了“去美元化”的步伐,和中国、印度搞起了本币贸易体系,还成立了“里海能源联盟”,想要削减制裁带来的影响。
战争带来的高成本让俄国防部和数字发展部在2025年7月联手推出了一个为参战军人提供快速服务的平台,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就收到了11万份优待申请,其中关于军人子女升学的优待就有8,000份。
这也反映出这场持续了三年半的战事动员了大量兵力,伤亡数字成了克里姆林宫不敢公开的秘密。
玉石俱焚的赌局值吗?
站到2025年再来看,特别军事行动到底值不值得,已经变成了一个残酷的数学题。
随着地缘安全形势的不断恶化,北约边境距离圣彼得堡只有大约200公里,乌克兰从曾经的缓冲区变成了反俄的前线。战前谁也没想到北约的东扩会逼近圣彼得堡,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北约军演的目标区域。
经济转型没能成功,能源武器化虽然一开始效果不错,但西方的技术封堵让俄国工业倒退了整整十年。原本有望通过“北溪-2号”管道加强俄欧之间的能源联系,现在这些管道都成了海底废铁。
战略机遇没抓住,军事专家提到,普京手中握着“特朗普牌”。当年,特朗普打算连任后退出北约,要是俄能耐得住,等到2024年美国大选过后,局势可能就会完全不一样。
更加重要的是,俄没有提前和中国沟通合作:“要是在中国在台海那边动手的时候再出手,可能会让美国左右为难,难以顾及两边。”
加里宁格勒的导弹发射井静静矗立在波罗的海边,就像俄罗斯和西方关系的墓志铭——埋葬了叶利钦在G8峰会上举杯的笑容,普京和小布什那惺惺相惜的握手,以及曾以为“加入北约”近在咫尺的那个梦想。
升阳配资-杠杆配资-免费配资平台-股票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