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改写一下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和字数基本不变,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流畅。
---
她原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却被后世虚构人物所替代,她与杨贵妃并称“环肥燕瘦”,无数女子为了模仿她那轻盈纤瘦的身姿,甚至饿得头晕目眩;但男人们却视她为“妖孽”,让她背负了千古骂名,她便是赵飞燕。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赵飞燕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为何她最终被踢出四大美女的名单?今天,我们不妨以史为鉴,细细探究这位传奇女子的真实故事。
赵飞燕是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但她的出身却非常卑微。关于她的家世,有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一说她生于贫苦之家,父母因嫌弃女儿而遗弃她;另一说她父母一方是地方治安小官,另一方是没落贵族女,父母感情不睦,赵飞燕更像是母亲与门客的私生女,因身份尴尬被母亲遗弃。
展开剩余88%究竟哪种说法才是事实,连她的真实姓名和出生年份都难以考证。总之,赵飞燕出生后被遗弃于荒野,可惜孩子是母亲血脉相连的骨肉,三天后,父母又来到遗弃之地,惊奇地发现孩子依旧安然无恙,没有被人抱走,也未被野兽袭击。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夫妻俩认为这孩子非同寻常,或许将来能有出息,便将她接回抚养。如今看来,这很可能是母亲偷偷请人照料,制造了一个假象来蒙骗丈夫。
总之,赵飞燕经历了这场生死考验,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或许正因这三天的折磨,她体质比同龄孩子要瘦弱许多。之前说过四大美女各有缺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遗憾美”,而赵飞燕的瘦弱,反而成为她的标志性特征。
年龄稍长后,父母以“良家女子”之名将她送入宫中,成为一名宫女。她被分配到阳阿公主府,一般王公贵族府中都会养一些姿色出众或擅长歌舞的女子,用以招待宾客,阳阿公主府也不例外。赵飞燕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歌舞训练。
正是在这段时间,她的潜质被发现。负责训练的老妈子们惊叹于她那娇小瘦弱的身躯,舞步轻盈灵动,如同一只翩翩飞舞的燕子,这也是“飞燕”这个名字的由来。配合她那清纯稚嫩的面庞和不喜不怒的淡然神情,简直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降临。
阳阿公主看中了赵飞燕的独特价值,便重点培养她,并给予比其他宫女更优厚的待遇。尽管衣食无忧,但赵飞燕的身体依旧比同龄女孩瘦弱不少,却显得分外精致。
公元前18年,汉成帝刘骜因外戚专权而日渐颓废,某日他微服私访,来到姐姐阳阿公主府。阳阿公主自然全力以赴接待,府中美女齐聚,或奏乐或歌舞,纷纷讨好刘骜。
刘骜第一眼就被站在中央的赵飞燕吸引,那纤细柔弱的腰肢仿佛一握便断,如同扶风的嫩柳在风中摇曳,令人忍不住想将她拥入怀中。她的面容蒙着一层朦胧的云雾,喜怒难辨,却让人目光难以移开。
刘骜仿佛置身仙境,忘却尘世烦忧。阳阿公主察觉弟弟心意,便将赵飞燕献给他。刘骜欣喜若狂,连夜带人返回宫中。
然而赵飞燕连续三日拒绝皇帝的宠爱,令刘骜焦急万分,直挠墙壁。直到第四日她才答应,此后刘骜日夜不舍地守护她。
赵飞燕为何要故意推迟?一说她精于欲擒故纵,故意吊皇帝胃口;另一说法更为奇特,称她在这三日内练习内功——据传她通晓古代医术“练气养生导引”,用内功紧绷肌肉,同时让皇帝憋急,最终以假装“初次”,博得更深宠爱。
这听上去玄乎,但也可解释为她恰逢生理期,刚好第三天“见红”,于是才答应皇帝。毕竟她是个心机深沉的女子。
赵飞燕的宠爱引领了西汉瘦为美的潮流。正如唐朝杨贵妃以丰满闻名,引得天下女性争相模仿,西汉则因赵飞燕而风靡纤瘦身形,无数女子不惜饥饿至昏厥,也难及她的轻盈。
传闻赵飞燕轻盈到能被人举在掌心跳舞,这究竟是真是假?
人们常说“瘦得一阵风就能吹走”,用来形容赵飞燕再合适不过。汉宫中有一座太液池,占地14万平方米,池中心有一座高约14米的高台。
史书记载,有次赵飞燕在高台上迎风起舞,云雾般的紫裙随风飞扬,她如同飞天仙子般轻灵。正当众人陶醉时,一阵大风吹来,竟将她吹离地面,幸好侍郎反应迅速抓住裙摆,赵飞燕免于坠水。她不仅不惊慌,反而站在侍郎掌上继续舞蹈,汉成帝见状更为痴迷。
为了保护赵飞燕,刘骜耗费巨资建造一座豪华的七宝避风台供她居住,还命工匠打造水晶托盘,每逢使节来访,都让赵飞燕在托盘上跳舞,令人赞叹。
虽听起来夸张,但结合太液池的高台和风势,这一传说不无道理。穿着轻盈衣裙的赵飞燕体重轻盈,确实可能被风吹得身形摇摆。至于“飞起来”,这说法难以考证。
“掌上舞”也不难实现,汉代艺术融合舞蹈、杂技乃至幻术,赵飞燕或许借助绳索或趁风起跳,演绎飞天仙子,史书中的夸张成分难免。至于水晶托盘大小,若仅一米直径,四五人抬着跳舞也不稀奇。
对于喜新厌旧的汉成帝来说,他从未真正爱过赵飞燕,只是贪恋她的美色。遇到更美者便弃之,赵飞燕聪慧,深知后宫险恶,绝不安于现状,反而竭力壮大自己。
她想到自己的妹妹赵合德,容貌比她更为艳丽,擅长言谈,定能博得皇帝欢心。赵飞燕推荐妹妹入宫,不是让她争宠,而是希望两人联手控制皇帝,排除后宫敌人。
赵合德同样聪明,故意欲擒故纵,虽诏书已送多日,她仍拒绝入宫,唯有赵飞燕送去信物,她才不情愿地进宫。此计令汉成帝既新鲜又放松戒备。赵合德虽不似妹妹娇弱,却风情万种,举手投足间令人心驰神往,言谈更使人迷醉,二人合谋,皇帝难以抵挡。
原本受宠的许皇后与才女班婕妤骤然失势,但赵飞燕仍不敢放松警惕。她出身低微,权势提升带来的是野心膨胀,很快便盯上了皇后之位。
姐妹二人先陷害许皇后诅咒皇帝,导致皇后废黜,又逼皇帝封她们父亲为候。布局完成后,赵飞燕如愿成为皇后,赵合德被封昭仪,位列后宫次席。
身居高位,姐妹仍然勤于进取。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美貌和身材终有衰退之日,若无子嗣作保障,地位终成过眼云烟。
赵飞燕遂双管齐下,既保养自己,又努力求子。据野史记载,她服用一种名为“息肌丸”的秘药,将药物塞入肚脐以吸收,可使肌肤嫩滑,面色红润,还散发幽香,勾动男人情欲,也提升怀孕几率。
却不知此药副作用巨大,长用致绝经无孕。为求子,她不问子嗣父亲是谁。
野史还称赵飞燕和赵合德虽深得皇宠,却难孕育皇嗣。为稳固地位,赵飞燕让皇帝为她建造专属宫殿,暗中偷送强壮男子入宫,“耕耘”不断,甚至一天换十数人,仍无所获。
绝望之余,她将希望寄托于妹妹,妹妹虽倾尽全力,却依旧无孕,姐妹俩才发现“息肌丸”的毒副作用。虽尝试药浴疗法,终究无力回天。
权力带来的欲望让赵飞燕不容许任何威胁,妃子稍有异志便被打压,甚至怀孕的妃子和子嗣也遭屠戮,致使汉成帝绝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汉成帝无子,傅太后贿赂赵飞燕,请她劝皇帝立定陶王太子。赵飞燕欣然答应,经过一番枕边攻势,皇帝同意立定陶王。由此可见她们宠爱至极。
然而赵飞燕姐妹终究难以安静,即便如此,息肌丸的效果仍使她们魅力难挡,汉成帝日夜不得安宁。男子虽有自保之能,汉成帝却沉迷其中,最终累倒于赵合德床榻,香消玉殒。
此事引发众多怀疑,指责姐妹谋害皇帝,史称“燕啄皇孙”。赵合德受压力自尽,赵飞燕因拥护定陶王,躲过一劫,甚至被封为太后。
可惜天不遂人愿,定陶王即位仅七年便去世。赵飞燕权势失落,被昔日太皇太后重新掌权,贬为庶民,罚去守陵。史书记载赵飞燕不堪受辱,自缢而亡。
享尽荣华的她未被敌人明面杀害,却因巨大落差走上绝路,或许她看重的权势比生命更重,也可能背后有人暗害,只是史书如此记录。
此后,赵飞燕被妖魔化为祸国殃民的“妖后”,名声扫地,最终被剔出四大美女之列。但真相是否如此,我们无从考证,只能凭逻辑分析蛛丝马迹。
汉成帝于公元前33年即位,赵飞燕直到公元前18年才入宫,且陷害许皇后。那之前十几年,无赵氏姐妹存在,皇帝为何未育有健康子嗣?难道许皇后真的为祸?
虽说汉朝偏母系,但皇后之上还有太后和太皇太后,她们难道也串通一气?因此最合理解释是,汉成帝体质本身有问题,赵氏姐妹入宫时他状态更差,妃子难以怀孕。
至于指责赵氏姐妹祸国殃民,别忘了汉成帝本就昏庸无能,外戚专权,他自己不争不抢,江山早已岌岌可危,归根结底,责任难全由赵氏姐妹承担。
其实说到赵飞燕,有多少人真愿意了解她的一生,有多少人愿意挖掘背后真相?大多数人不过是好奇美人故事,想听奇闻趣事。就像我,本想查“掌上舞”传说真假,查着查着却发现她被除名四大美女,背后还有诸多冤屈。
这让我感叹,历史对她实在不公,可谁又能证明我看到的就是真实呢?
发布于:天津市升阳配资-杠杆配资-免费配资平台-股票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